热爱教书无意为匠
每年春末夏初是我们这个小小夫妻店充满欢乐的时节,听着与我们一起共度寒暑的学生们纷纷接到大学录取通知,看着他们个个雏鹰般振翅欲飞,我们心中充满无限喜悦和祝福。多少绞尽脑汁讲解,多少煞费苦心劝诫,多少灯下备课切磋,多少漏夜与学生和家长长谈,此时此刻都有了结果,都见了成效。吾心甚安。
转眼教书十年有余,热爱教书,却无意为匠,这是我们时时彼此提醒的。
教书匠往往是人们对老师谐谑的称谓,一般认为,书教多了难免成匠。那么何为无意为匠?我们对此这样看,有了匠气,便会少些思想。匠气带来僵化,内容一成不变,讲解一成不变,解题方法一成不变,希望学生为师是听,灌输而不启发,强调重复而不重视举一反三,单纯讲解而没有切磋,更没有教学相长。
对家教,家长孩子往往以考试的分数来衡量其教书水平,这样常常会让家教本身不由自主地被牵着走,有些家教机构甚至会做这样那样分数上的保障,希望以此吸引学生。对此我们一直有自己的理念,重视分数而不唯分数论。在教学中我们会引导学生放下分数的包袱进入求知的领域,培养兴趣,培养自信心是我们教学的首要。我们一向强调对知识点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必要的练习是必须的,只有在练习中才能体会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才能变似乎听懂的老师的讲解成为自己真正的掌握;但练习又一定不要沉浸题海,既现在所谓的刷题。我们会对学生讲,要清楚自己对这部分知识理解到了什么程度,学会在题海中自己控制合适的做题量,学习如何学习以及如何合理地分配时间给各个学科都是学习的一部分。不强调分数,并非轻视分数,它毕竟还是目前评价学生学习状况的重要途径。有趣的是当学生的兴趣提高,更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不断努力去理解掌握知识点后,水到渠成地带来了理想的成绩,这样的良性循环下,学生尝到甜头,便会更努力地去克服困难,进而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我们从不会以90分是高分而70分是低分来衡量一个学生,孩子们的成熟早晚、能力大小都有所不同,我们体会到,减少横向比较,加强纵向比较是有益的。对某些孩子而言,70分是莫大的进步,是要击掌相庆的,高兴之余则要在一起讨论,发现为什么进步了,还有多大空间往上走,下一步怎么办?而对某些孩子来说,90分或许是不理想的分数,成绩不理想,那么什么是不理想的原因,成败不在当下的考试中,只有从挫折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成长。
《师说》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做个家教,似乎更多人的期许是授业解惑,其实不然。基于我们多年对数理化的学习和在工程和科学中的应用以及这十年有余的教学,我们努力把自己对自然科学的理解,对人生道理的理解寓于授业解惑中。对于微观的化学,往往可以用宏观的人生道理去解释;对于具体的科学道理,往往可以用抽象的哲学思想去阐述;对于公式定理,往往可以用艺术的手法变呆板为趣味盎然。科学的定理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它们总是在某个特定条件下,这是一种思想;解题的方法不是见招拆招,遇到情况A,便用锦囊B,而是基于对基本概念充分深刻理解之上的逻辑思考和灵活运用;科学不是纸上谈兵的灌输和学习,而是动手动脑的实践和证明,实验科学是强调动手能力的,多做家务是提高动手能力的途径之一;科学的定理是通过假想到实验证明而产生的;从最初低年级给孩子们的讲解到高年级学生与老师彼此切磋,看着孩子们在这里渐渐形成自己的逻辑思维,形成自己的科学思想,渐渐羽翼丰满…… 诸如此类这般的道之所在都是要在点点滴滴的授业解惑过程中渗透的。
虽说我们热爱教书,也在每日每课不断努力着,但都说酒香也怕巷子深,所以近几年开始,我们也会请毕业生及家长帮我们写写教学反馈,作为我们的广而告之,以此做稻粱谋。非常感谢这些年来学生及家长的热情反馈及肯定,能和这些孩子们共度他们成长的这个至关重要的阶段是我们彼此的缘分,我们打心里喜爱他们。学生们的青春绽放也时时感染着我们,让我们的生命有了更多的色彩。
也欢迎学生和家长随时给予我们教学反馈,孩子们的成长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我们会更加努力的。
2016.9.21
2016.9.21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